ARJ21或成試飛最長飛機 航空體系之爭超越技術(shù)
“ARJ21已完成了90%以上的試飛工作,力爭今年底就可完成TC取證(即型號合格證取證)。”在10日上午進行的首屆國際民機試飛論壇上,中國商飛公司總飛行師、試飛中心主任錢進表示,經(jīng)過六年左右漫長的試飛,這款我國具有自主知識產(chǎn)權(quán)的支線飛機距離走向市場眼看僅一步之遙了。而更令業(yè)內(nèi)興奮的是,摸索出整條試飛流程之后,我國將有能力自行完成大量適航認證工作,其他自主研發(fā)機型走向市場的速度將會不斷加快。
筆者同時還在從論壇上了解到,在航展開幕首日,國產(chǎn)大飛機C919與國產(chǎn)支線飛機ARJ21就可能收獲新的訂單,向著終端市場發(fā)起沖刺,而擺在它們面前的首先便是我國自身龐大的需求市場。
或成全球試飛最久飛機 ARJ21“趟路”適航認證體系
“原來世界上試飛階段飛得最多的飛機是波音的787,現(xiàn)在恐怕是要讓位給ARJ21了。”ARJ21-700飛機首飛首席試飛員、中國飛行試驗研究院副院長趙鵬在和媒體交流時半開玩笑地表示。2008年11月28日,第一架ARJ21-700飛機在上海飛上藍天就開始了漫長的“試飛”之路,如果按照今年年底完成型號合格證取證的時間表來算,這款機型整個試飛的時間必然超過6年。
對于為什么這項工作要做這么久,社會頗多質(zhì)疑。趙鵬也并不避諱,在他看來,如果ARJ21能夠用6年走完這段路,那么一切努力就都是值得的,因為它為我國25部運輸類飛機型號審定工作趟出了一條路,我們俗稱的“大飛機”要想走上市場就必須通過該項審定。
“早在1995年,我國就與美國在小飛機型號審定上建立了適航雙邊關系,我國的23部飛機適航審定能力獲得了FAA的認可。”一位業(yè)內(nèi)人士向記者解釋道,這個意思就是你家生產(chǎn)的小飛機到了美國,作為主管部門的FAA對這款產(chǎn)品只做部分科目的審查即可讓其上市,但ARJ21-700飛機的適航取證工作是國內(nèi)第一次按國際標準從設計開始對擁有自主知識產(chǎn)權(quán)的25部運輸類飛機進行的適航審定,“換句話說,人家在此之前根本不認可你們生產(chǎn)的飛機的安全性,甚至不認可你們監(jiān)管部門的審查能力,所以如果你的飛機要上市,就必須按人家流程走一遍,證明自己。”
換言之,中國民航體系的落后并非僅局限在生產(chǎn)領域,各項制度和配套工作也有不小差距。如果這些工作不跟上,中國大飛機同樣無法飛上天空。
所幸,目前ARJ21-700自接受中國民用航空局(CAAC)的審查和美國聯(lián)邦航空局(FAA)的“影子審查”以來,各項工作推進順利,計劃今年年底取得中國民航局型號合格證,達到交付狀態(tài)。
據(jù)了解,首批交付客戶的前兩架飛機已經(jīng)總裝下線,首架交付飛機正在開展相關試飛。中國商飛公司正與首家用戶成都航空公司聯(lián)合開展飛機投入運營前的準備工作。
分羹超千架本土市場 航空制造競爭上升至體系角力
而在ARJ21-700成功“趟路”之后,我國其他自主研發(fā)制造的其他款型大飛機勢必將享受更加便利的適航取證流程,首先獲利的便是C919,“有了這些工作做基礎,C919的適航取證時間肯定會縮短。”錢進在采訪結(jié)束時十分肯定地向廣大媒體表示。
適航取證工作的順利推進也得益于我國正在逐漸搭建起的試飛力量體系。2012年4月23日,中國商飛公司民用飛機試飛中心成立,全力參與到了ARJ21新支線飛機項目和C919大型客機項目研制及適航認證工作當中。
“試飛中心成立兩年半以來,逐步搭建起了安全、質(zhì)量等4大體系,現(xiàn)在已擁有15名在海外訓練超過一年的專業(yè)試飛員,38名試飛工程師,以及10名測試工程師。”錢進表示,希望未來能自己全部完成C919的試飛取證工作,“到2020年我們的試飛中心將會拓展到600人左右的規(guī)模,其中核心試飛員隊伍將多達30人左右。”
配套體系的快速搭建背后是中國航空自主研發(fā)制造的雄心。“按照2011年的《中國民用航空發(fā)展“十二五”規(guī)劃》里的目標,我們十二五期間每年需要凈增運輸機超過200架,增幅超過11%,最終形成2750架的規(guī)模。”中國民用航空局飛行標準司副司長胡振江向媒體表示,到了2020年,我國的運輸機隊規(guī)模預計還將增長到4000架,這其中超過千架的龐大空間對任何一家飛機廠商來說都是巨大的蛋糕,中航工業(yè)、上海商飛等本土飛機制造企業(yè)更可說是“近水樓臺”。
不過,如果想從中分羹,還是要憑實力說話。“在未來全球合作的背景下,一款飛機適航認證的速度必然不斷加快,中國的航空制造商必需跟上速度,抓住市場機遇期。”對此,一位與會專家表示,這不僅是一場航空制造硬實力的比拼,更是整套航空體系力量的角逐。
目前最令人關心的莫過于C919與波音、空客兩家同級別單通道飛機的競爭。眼看737MAX和A320NEO在市場上狂收訂單,C919必需盡快完成適航認證工作,走向市場。筆者還了解到,在航展開幕首日,國產(chǎn)大飛機C919與國產(chǎn)支線飛機ARJ21或同時收獲新訂單,在市場上再有斬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