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橋機場T1航站樓暴雨中用三輪車擺渡乘客
道路變成泳池,公交像游艇。8月24日暴雨,上海閔行、青浦、嘉定等幾個雨量超常的區(qū)域,市民感嘆“處處能看海”。
澎湃新聞獲悉,受當天暴雨影響,部分道路、小區(qū)被淹,近20個橋洞、隧道和道路被臨時封閉,虹橋機場、地鐵2號線徐涇東站等公共交通樞紐區(qū)域地面交通受困。
“閔行等三個區(qū)發(fā)布暴雨紅色預警,雨量太大,造成局部區(qū)域排水不暢,這是主要原因。”針對虹橋機場一號航站樓附近積水嚴重情況,有專家表示,該區(qū)域排水系統(tǒng)從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后陸續(xù)建設,存在部分管網出現(xiàn)老化、以及管網系統(tǒng)并未聯(lián)通等問題。
T1航站樓:乘客靠三輪車擺渡
從地鐵10號線到T1航站樓,需要通過一條長長的廊道。這條廊道能夠為乘客遮蔽風雨,原本在下雨天很受歡迎。不過,24日的暴雨,讓經過的乘客們遇到了尷尬——低洼段積水擋住了去路。
當天上午10點30分,澎湃新聞從10號線T1航站樓3號口出來,沿著廊道走了約30米便遇到積水段。這里正處在低洼處,廊道一側與T1航站樓的停車場相通,停車場約有一半面積被水淹到。廊道積水沒過腳踝,一些穿皮鞋、運動鞋的乘客已無法經過。
為幫乘客經過這段積水路段,T1航站樓的機場清潔公司只好臨時找來兩輛三輪車,幫助乘客擺渡。清潔公司的談姓負責人表示,從早晨7點開始擺渡,截至上午12點,大約送了六七百位乘客。與此同時,消防人員也在這里安置了一臺泵機,不停向外抽水。
T1航站樓的出租車排隊通道也受到影響,積水最深處沒過小腿,出租車通道沒有一輛等候車輛,現(xiàn)場工作人員提醒旅客,“車進不來了,改到二樓停車了,請大家到樓上候車。”
澎湃新聞在現(xiàn)場看到,一樓出租車通道正在進行施工改造,四條車道被圍欄封住,只留下一條通道。施工對排水造成一定影響,幾位在現(xiàn)場排水的消防人員表示,他們檢查了附近排水口,發(fā)現(xiàn)有窨井完全被堵塞,影響了排水。
專家:T1航站樓排水系統(tǒng)亟需改造
T1航站樓機場和航空公司辦公區(qū)域成了積水重災區(qū)??崭垡宦?、空港二路、空港六路、友誼一路、友誼二路等道路,及周邊部分辦公區(qū)域均受到影響。
8月24日一早,微博和各種自媒體就曝出空姐提著行李箱,小心翼翼地踩著木桌木椅“過橋”上車的畫面。直至上午11點,空港一路積水仍然十分嚴重,部分路段積水沒過腳踝,春秋航空辦公樓的門口被沙袋堵著,防止積水倒灌室內。
不過,澎湃新聞發(fā)現(xiàn),與T1航站樓情況不同,T2航站樓周邊道路排水通暢,路面幾乎沒有積水。
針對兩個航站樓的“迥然不同”,上海市政設計總院負責給排水的一位專家表示,T1航站樓周邊道路排水系統(tǒng)自身問題,是重要原因之一。
“T1航站樓從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開始陸續(xù)擴建,到現(xiàn)在已經幾十年了,部分早期排水系統(tǒng)標準不高,且存在老化問題。”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給排水工程師告訴澎湃新聞記者,T1航站樓及周邊道路在幾十年的建設中,包括華東航空管理局、長寧區(qū)、閔行區(qū)等多個部門先后參與,不同部門負責建設工程,使其地下排水管網沒有形成統(tǒng)一的管網系統(tǒng),這也是造成排水不暢的重要原因。
“以前沒有遇到特大暴雨,問題還不嚴重,這次問題就凸顯出來了。”這位工程師介紹,目前,T1航站樓正在進行改建工程,給排水重新設計、改造不可避免。
地鐵2號線徐涇東站:積水最深沒過膝蓋
另外一處受到影響的交通要道是地鐵2號線徐涇東站。8月24日早晨,由于周邊多條道路積水嚴重,地鐵部門臨時封閉了幾個出入口,地鐵口乘客一度排長隊,周邊車輛、行人擁擠,非?;靵y。
“早上7點45分左右,路面還較為通暢,8點左右的一場暴雨,使得路面交通漸漸產生了的擁堵,地鐵入口排隊也越來越長。”附近一位商店員工告訴澎湃新聞記者,9點前后,地鐵站個入口擁堵最為嚴重,有的乘客要排半小時下到地鐵通道進站。
在徐涇東站6號口,澎湃新聞發(fā)現(xiàn),出口處放著一排防汛沙袋,三個工作人員維持著出入口秩序,提醒乘客不要堵住出口處的中間通道,可以在旁等待。
地鐵工作人員透露:“6號口應該是最嚴重的了,早上水差點漫過了沙袋。”直至中午12點半,地鐵2號線徐涇東站只有三個出入口是開放的。
澎湃新聞記者發(fā)現(xiàn),徐涇東6號口附近400多米處,積水最深已漫過了膝蓋,路上不停有拖車經過搶救拋錨車輛。
因為徐涇東路面積水嚴重,不少乘客在出口處等待車輛來接。一個帶著大件行李箱的乘客小李告訴澎湃新聞記者:“我等朋友來接快半小時了。路上到處是積水,生怕一個不小心車拋錨了。”
徐涇東地鐵站附近的一雜貨店店主表示,“這邊地勢比較低,碰到下暴雨就要發(fā)大水,年年都這樣。都習慣了。”
一出租車司機則抱怨:“路面上的房子不斷在造,路面底下的排水問題還是不夠重視。我們司機最怕這種暴雨天了,路面積水車子一拋錨,就沒戲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