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萬平方米浦東機場候機空間看"藝術人文"-中國民航網(wǎng)
加拿大渥太華機場,裝飾有印第安土著的飾品;西班牙機場,是古典的巴洛克建筑風格;新加坡機場,憑借氣候優(yōu)勢,采用了大量綠植;而迪拜機場,有濃郁伊斯蘭風格特征。所有的機場似乎都有特征,可所有的機場,似乎又都缺少國家文化象征的藝術人文。
上海浦東國際機場首開了全球機場業(yè)先河,率先成為一個文化機場。毫不夸張地說,76萬平方米的候機空間中,一路走來,可見巨幅瓷片壁畫、山水畫、人物組雕、輪展畫作、青花瓷、江南園林中的翠竹、假山、博古架等諸多藝術作品。頗有“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之意境。絕妙的是,每一件作品,皆在訴說著氣韻生動的中國文化和古老文明。
很可貴,這道藝術景觀,不是在美術館、博物館里,而是出現(xiàn)在有著巨大空間的候機樓里。作為2011年旅客吞吐量達到4144.23萬人次、起降數(shù)達到34.42萬架次的國際空中門戶、亞太地區(qū)的航空樞紐,浦東國際機場在輝煌業(yè)績面前,又交出了一份文化自覺和社會責任擔當?shù)摹肮参幕怼薄?/P>
他們沒有將旅客、公眾當成匆匆過客,而是將他們奉為藝術的觀賞者,在不經(jīng)意間,讓你帶走中國文化。
每一個偉大的時代,偉大的文化或以莊嚴的建筑、崇高的音樂、炫麗的舞蹈,深邃的繪畫,表達一種時代精神。
而浦東國際機場,無疑是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時代的公共藝術傳播的踐行者。
巨大空間中有“流動的藝術,藝術的流動”
浦東國際機場的外形,像莊子《逍遙游》中的那只大鳥,有著兩個巨型的翅膀。
這個有著T1、T2兩座“巨無霸”航站樓、三條跑道的機場,硬件設施已經(jīng)躋身國際一流水平。航站區(qū)總面積為76.35萬平方米,飛行區(qū)總面積約為1377.45萬平方米,可滿足旅客吞吐量60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420萬噸、飛機起降49萬架次的保障需要。多年來,它的貨郵吞吐量全國排名第一、全球排名第三,飛機起降架次和旅客吞吐量全國排名前三。
在服務方面,浦東機場也取得佳績。2010年在國際機場協(xié)會(ACI)公布的全球機場旅客滿意度年度測評結果中,浦東國際機場在全球154家機場中排名第5,并在全球2500-4000萬人次機場組中排名第3,跨入世界前五機場行列。2010年,運營管理浦東國際機場的上海國際機場股份有限公司還被中華全國總工會授予“全國五一勞動獎狀”。2011年,機場股份公司又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評為“全國文明單位”。
硬件與軟件都過硬了,可機場的管理者總覺得,偌大的空間中似乎還缺少些什么。
經(jīng)歷了兩件小事后,細心的浦東機場管理者頓生感悟。有一次在西班牙機場,他們忽然看到地上有塊地磚上刻有“你好!”兩個中文字。異國他鄉(xiāng),一句簡單中文問候語,卻有著感人的心暖,一種文化上難以割舍的親和力油然而生。他們看在眼里,感覺到的卻是文化給人的一種感召力。
T2航站樓有著“先天”的漫長路程。方位示意圖上,向南到最遠登機口,有850米;而向北到最遠的登機口,有550米,如果從這頭走到那頭,有三里路。這對隨身攜帶行李的旅客來說,漫長的登機距離,不啻是個負擔。在浦東機場一份征求旅客意見書上,人們最不滿意的,就是登機路途太遠。
現(xiàn)代社會,機場在旅客的心中早已不是傳統(tǒng)概念中的交通驛站。它的空間環(huán)境、設施先進與否、流程是否便捷通暢,以及環(huán)境的舒適度、愉悅性等方面,人們有了更多的希冀,這對機場的窗口形象、個性魅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富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浦東機場領導團隊很快意識到,順應現(xiàn)代社會發(fā)展的趨勢,借百年一遇世博會的契機,導入文化“中國元素”。76萬平方米巨大的候機空間中,讓“中國元素”變成“流動的藝術”,繼而形成“藝術的流動”。機場管理團隊以超前的眼光,超越了航空領域,把視線投向公共藝術。他們找到了缺失的東西“文化魂”,著力將浦東機場打造成一個文化機場。
這是件非常有創(chuàng)意的事,但幾十萬平方米空間中,要布局藝術人文環(huán)境,談何容易。浦東機場召開了藝術家、學者的論證會。眾人出謀劃策。中國文化講究“侵淫”、講究“滲透”,在這次系統(tǒng)布局中,“中國元素”滲透到每個細節(jié)。
僅僅幾個月時間,浦東機場一期文化項目在世博會開幕前,植入了T2候機樓,而陳設的所有藝術作品,都出自于藝術家們的原創(chuàng)。
首批聚集在國內(nèi)出發(fā)到達混流、國際出發(fā)、國際到達、三縱三橫步行道等四個區(qū)域的國內(nèi)陶瓷、繪畫、雕塑等30多位業(yè)界頗具影響的藝術家的力作,充分展現(xiàn)中國文化的精髓和當代中國文化藝術的追求。
在T2航站樓,機場采取一種心理暗示方式,每隔一二百米,導入藝術作品,一方面提升了機場文化品味,同時又巧妙地彌補了路途太遠的缺陷。在不經(jīng)意間,給旅客帶來驚喜,換來一份舒心。
“藝術人文”與機場空間的緊密融合,不僅僅提升浦東機場的文化含量,更為重要的意義在于:它引導了公眾的藝術審美及文化認知,借助機場這個特殊的窗口,實現(xiàn)了文化藝術的高度流通。
注重社會責任 植入民族文化“中國元素”
有人說,機場是個大容器,是一個離開與到達的場所。難舍、迫切、糾結、傷感、歡愉……各種表情交織在機場內(nèi)外的空間。行色匆匆的人們,被來往天際的飛行器,打包到世界的各個角落。猶如對朱樂耕力作大型瓷片《惠風和暢》的解讀那樣:我是藍天/你是白云/乘著惠風/我來了/你來了/我們在這里相遇/我們在這里相識……其中,有多少情感被留下,有多少視覺和記憶被帶走。
流動的空間需要流動的藝術。而藝術需要投入巨資??善髽I(yè)辦文化,是一種有公益而無效益的投入,不僅需要投入,有時還要割舍。這需要機場決策者拿出勇氣和魄力。
對于寸土寸金的機場空間而言,設在“國內(nèi)出發(fā)到達混流區(qū)”里的朱樂耕大型瓷片《惠風和暢》,就占據(jù)了年收入600萬元的廣告位。對此,機場股份公司總經(jīng)理賈銳軍說:“我們的理念是,作為一個超大型服務企業(yè),我們不能總是追求"最高的經(jīng)濟效益,最低的企業(yè)成本"。浦東機場不僅僅是上海的窗口,還是中國的窗口。我們必須承擔起社會責任和文化傳播的使命。讓所有旅客踏上這個城市的一瞬間,感受到濃濃的中國文化氣息?!庇谑?,舍棄了廣告商,果斷導入了文化項目。
作品《惠風和暢》,寓意藍天中的一片白云。粗看像行為藝術,作品布局中,有的地方甚至雜亂無章。這位中國陶瓷界的名家,仿佛用作品布下了一個藝術謎局,許多人連聲說看不懂,可它卻十分吸引旅客眼球。
原來,瓷片如同輕風吹動白云,在云層上漏出湛藍的天空。歸去來兮的人們在藍天與白云中穿梭。作品的整體形式與機場的建筑空間融為一個整體。
然而,它的絕妙之處在于,從上下左右每一個視角看,不同藝術效果立馬顯現(xiàn)??瓷先ルs亂無章的地方,內(nèi)在結構其實很有章法,給人一種流動的美感。就在你邊走邊看的幾十秒鐘內(nèi),每一片瓷片的凹凸與距離所產(chǎn)生的藝術效果隨著視角的移動在變化。
機場工作人員告訴筆者,為何植入這個文化項目呢?因為它與上海城市海納百川的胸懷和機場的企業(yè)精神相符合,它不僅具有海派風格,而且兼并中西。這樣的藝術作品,頗具“中國元素”。
而今,旅客漫步于候機長廊中,不再單調(diào)和乏味,迎面而來的是濃郁的藝術氣息,每隔一二百米,便有好奇與驚喜出現(xiàn)。
青年藝術家逄峰到浦東機場寫生一個月后,創(chuàng)作出了《機場的一天》不銹鋼組塑,富有意境的現(xiàn)代實景雕塑,深為旅客們欣賞。而今陳設在候機區(qū)長廊里的這組雕塑,網(wǎng)友們親切地為之起名為“飛機頭”。
在國內(nèi)混流層候機區(qū)前行約六百米,一組雕塑忽然出現(xiàn)在眼前。那是三個人,一邊看著表,一邊快步走向登機口。這組雕塑仿佛在提醒旅客,“這兒離登機口還有一段路,得加快腳步,否則要誤機了!”同時,作品也幽了一默,仿佛說:“對不起,我們的登機口確實遠了些!”作品的寓意令人發(fā)噱,很受旅客喜歡。影視演員姚晨多次在這組雕塑前留影,并上傳至微博,為雕塑叫好。
建筑是最大的藝術作品。在長廊里50米長的自動行走電梯中間,為緩解旅客的行走疲勞,機場匠心獨運,植入了不少江南園林中的假山和梅蘭竹菊等仿真植物。視覺上給人于美感,試圖在人們心中激起神秘與輕松一刻的漣漪。
在迎接國際旅客的第一站,機場以古老的中國文化為開端,讓外國旅客在“中國元素”中品味中國文化。偌大的國際出發(fā)長廊中,陳設了4組8個博古架,展有古代的石質(zhì)印章、欄桿石、拴馬石、柱基、井圈、門枕石、抱鼓等,凸顯了中國文化的歷史凝重感,許多候機的外國旅客,紛紛駐足觀賞。
在人流穿梭最集中的三縱三橫交通中心,陶藝藝術家趙強捐贈的雕塑作品《多國人物》擺放在中間,旅客不用停留腳步即可以觀賞。作品從五大洲選取了幾個典型的民族,或以民族的經(jīng)典文化、或以典型的形象為切入點進行創(chuàng)作。這些仿古陶人帶著質(zhì)樸的土性,承載著人類創(chuàng)造的智慧。寓意人類對歷史的尊重,也象征著文化的發(fā)展與傳承……
以文化慧眼看機場,浦東機場的管理者們沒有將流動的旅客與公眾當成匆匆過客,而是將他們奉為藝術的觀賞者,在不經(jīng)意間,弘揚了“中國元素”,將中國文化帶到了世界各地。
建和諧空港 “機場美術館”呼之欲出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和血脈,體現(xiàn)了民族的素質(zhì),凝聚著對世界和生命的歷史認知和現(xiàn)實感受,積淀著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和行為準則。
“我很喜歡藝術,但是只能到美術館、博物館去觀看。由此我想到,藝術是需要普及的,文化是需要推廣的,如果更多的企業(yè)具有文化自覺意識,自覺擔當起文化傳播的社會責任,那么,全民族的文化素養(yǎng)將得到很大提高。”賈銳軍說。
兩年來堅持公共藝術的實踐,使得浦東機場管理者有了更高的目標。他們的眼光看得更遠了。在確保機場功能正常運營、構建和諧空港的同時,力圖再打造一個“機場美術館”,全方位展示浦東機場獨特空間的個性文化形象,讓公共藝術的情感表達社會化,在更廣泛的價值體系中實現(xiàn)藝術的能量。機場設想,在國際、國內(nèi)的出發(fā)、到達各設四個輪展區(qū),每年舉行幾次藝術輪展;藝術展示內(nèi)容將向更高層次拓展,如文化藝術類的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申遺項目、獨門絕活等等。
當今時代,文化已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重要源泉、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人民對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和愿望也越來越高。人們已經(jīng)不再把消費過程看作僅僅是一種物質(zhì)生活過程,而是一種精神上的、文化上的體驗過程。黨的十七大提出要“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激發(fā)全民族文化創(chuàng)造力,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弘揚中華文化,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又確立了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宏偉目標。
有位藝術家說:“一個國家的強盛,最終體現(xiàn)在你的文化被世界接受。如果若干年之后,全世界到處都有中國文化,那才是真正的強盛?!?/P>
這是時代對國人的呼喚。
作為中國之門、上海之窗的浦東國際機場,一個每天高度聚集世界各地不同國家旅客的公共空間,無論是從自身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需要,還是對國家對社會,都應該承擔起民族優(yōu)秀文化的承載者、傳播者的重任。
浦東國際機場正是以自己的文化自覺,擔當起文化傳播的己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