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島日報:從機艙觀察中國秩序文明的所在
美國《星島日報》當?shù)貢r間27日刊文稱,秩序是人類社會重要的價值。近年中國各地機艙里發(fā)生的大小風波不斷,乘客與機組、乘客與乘客間的爭議時有發(fā)生。機艙成為觀察中國秩序文明的很好場所。
文章說,機艙是個格外強調安全的封閉空間。研究表明,人們對安全的關注越高,便越看重秩序的價值。這也就是為什么一趟飛行會涉及各種規(guī)則,機組會不厭其煩地強調各種規(guī)矩。比如每當起降,空乘會通知拉起飛機窗口的擋板。這是為方便乘客觀察機外情況,遇有意外發(fā)生可及時通知空乘。
分析稱,在需要高度安全感的機艙環(huán)境中,這些細微的規(guī)則除應對微乎其微的意外情況外,更重要的價值是向乘客傳達一種安全感。這正涉及一種微妙情緒——人們之所以感到安全,是因為看上去是安全的。假想一下,若你登上一架飛機,機組幾乎沒有規(guī)則意識,這也“沒事”、那也“可以”,這樣的旅途估計得心懸一路。
該文作者曾目睹一起醉漢在機上鬧事的事件。機長決定把他趕下飛機,地面警察接警后上機,卻任由醉漢和空乘繼續(xù)爭執(zhí)沖突。這時乘客看不下去了,原本針對醉漢的怨氣轉移到了警察身上。這個微妙的情緒轉移顯示,人們既惱怒秩序的破壞,也反感不嚴格處罰秩序破壞者。
文章指出,在更廣泛的空間,人們間的關聯(lián)性不像機艙里那么強,因此許多時候其他人對某人違反秩序的體驗不夠強烈,因而“民憤”也未必那么強烈。但機艙里的許多行為直接影響全體乘客的安全感,形同對眾多同行人利益的直接漠視和侵犯。這類人雖然通過了安全檢驗,卻未必通得過人品檢驗。
因此,該文認為,秩序的價值,歸根結底是對他人利益的感知和認可。遵守利于自己的秩序是本能;只有愿意遵守有利于他人,但對自己未必有利或自己并不喜歡和認可的秩序,才是較高秩序文明的體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