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波蘭經歷:飛機猛然落地 海關遇冷臉
經過超過18個小時的折騰,本報歐洲杯西線特派記者徐松7日終于抵達本次歐洲杯之旅的第一個目的地:華沙,并將在接下來的近1個月時間里,從現(xiàn)場發(fā)回最詳實鮮活的歐洲杯現(xiàn)場報道。
抵達第一天,歐洲杯的工作還不算真正開始,但北京——基輔——華沙這段看似普通的旅程,卻已經讓中國記者們深刻地認識到,這次歐洲杯的采訪工作絕不會輕松。
飛機猛然落地
卻聞掌聲四起
北京時間7日早上4點起床趕赴首都機場,6點起飛,15點抵達基輔,然后經過3個小時的轉機等待,本報記者開始奔赴華沙。
又是1個多小時的飛行后,當飛機在華沙肖邦機場跑道上降落時,波蘭乘客的舉動清楚地顯示,不僅是中國記者對飛機飛行安全感到擔心。隨著身材“瘦小”的波音737飛機重重地降落在華沙機場跑道上,強烈的震動甚至震開了好幾個行李艙門。所有中國記者都嚇得大叫起來,波蘭人的反應卻截然相反,給機長這次不算平穩(wěn)的落地動作報以了熱烈的掌聲。
對此,當?shù)厝A人吳小姐給出了答案:因為對飛行安全的擔心,波蘭乘客有一個習慣,只要乘坐航班能夠安全落地,他們都會集體鼓掌,感謝機長把他們帶回“人間”。
海關遭遇冷臉
險遭集體拒入
體驗完機長粗糙的降落技術,驚魂未定的記者又在波蘭海關馬上遭遇到了第二次“下馬威”,古板的波蘭人差點把同行的近20名中國記者全部擋在海關之外。
按正常程序,只要簽證有效,入境就完全不存在問題,但在肖邦機場,非但沒有給歐洲杯人員設置特別通道,當?shù)睾jP人員在得知需要團隊入境的這群中國人是前來采訪歐洲杯的記者后,還要求記者出示國際體育記者證或歐洲杯采訪證才能入關。國際體育記者證中國記者們基本都沒辦,采訪證則需要在賽場才能領到。一群中國記者與海關人員交涉了近半小時依然未果,海關人員還是堅決地把記者們擋在了波蘭國土之外。
又有幾班飛機到達,非歐盟人員入境通道的長隊已經排上了停機坪,一位職位較高的男性海關人員才姍姍走來,簡單的一句“I think no problem(我認為沒問題)”,效果勝過所有有效證件。
寸步難行的路
民風彪悍的城
剛走出機場,又遇到了新問題。在二戰(zhàn)中幾乎被納粹炮彈夷為平地的華沙,如今已是世界人均綠化面積第二的首都城市,華沙街道普遍擁有很寬的綠化帶,但也因此擠壓了道路的寬度。整個華沙城中最寬的機場路只有4車道,而市區(qū)內的大多數(shù)道路都是2車道甚至1車道,家庭汽車保有量接近1臺的華沙,因此也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堵城”。
記者在下飛機后就趕著辦證件和上網(wǎng)卡,因為堵車,抵達駐地時已經是北京時間晚上12點了,距離早上4點奔赴首都機場,已經過去了整整18個小時。剛想躺上床好好睡一覺,帶隊的當?shù)厝A人吳小姐一句善意的提醒又讓大家驚出了一身冷汗:“你們記得晚上千萬不要帶現(xiàn)金出門,光頭黨、醉鬼和足球流氓在華沙都不是傳說。同樣是美人魚,丹麥的很柔美,而華沙的,手里拿著尖刀和盾牌?!鼻耙惶斓诌_的同行隨即應和道:“真的,我昨天在中央火車站就差點被搶包?!背踝R這座民風彪悍的城市,同行就紛紛感到,在波蘭需要面對的治安危機,或許并不亞于兩年前的南非。
(《深圳特區(q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