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制指令中帶有合理語氣成分有助于特情處置
圖:管制指令中帶有合理的語氣成分有助于特情處置
民航資源網(wǎng)2011年12月22日消息:發(fā)布管制指令對于空管工作來說是最為基礎(chǔ)的一項工作,管制員的意圖往往都是通過管制指令來表達。雖然管制員每天都在不停的重復(fù)中發(fā)布著管制指令,然而卻并不是每個人每一次的指令都能達到預(yù)期的效果。
通常認為,語速適中、發(fā)音清晰的管制指令更容易被飛行員接受。然而,隨著很多民航的不正常情況都與陸空通訊過程中管制指令的發(fā)布有關(guān)。越來越多的觀點則傾向于語速越慢越好,很多空管單位在檢查錄音時,往往都將語速較慢的錄音作為參考或?qū)W習的樣本。對于平和且偏慢的語速在一些場合,例如:地空溝通不暢、英語溝通較難時,這是合適并且合理的。
然而,管制指令語氣的平和以及語速的快慢卻不是一成不變的,需要因時制宜的有針對性的改變。同樣的語速和指令在不同場合往往有不同效果。一些管制員認為,在非正常情況發(fā)生時,平和的語速更容易讓飛行員冷靜和增加對管制員的信任感。對于一些時候,這樣的說法是有道理的,然而,對于一些需要緊急避讓的情況,如果還是表現(xiàn)出不慌不忙的態(tài)度,不能及時把緊迫感傳遞給飛行員,則很容易錯過最佳的解決問題的時機。
空中特情多種多樣,有些特情需要管制員將緊迫感傳遞給飛行員。因為,在我國很多飛行員都有懷疑的精神,很容易質(zhì)問管制員。例如:正在航路上飛行的飛機,如果讓其轉(zhuǎn)彎,飛行員很容易詢問原因或者不慌不忙的轉(zhuǎn)。這主要在于飛行員沒有明白轉(zhuǎn)彎的意圖和緊迫性。在特殊情況下的緊急避讓,管制員雖然可以通過“立即”“有沖突”等語言使飛行員加以重視。然而,試想正常人在交流的過程中,帶有一定的語氣和緊促感的語調(diào)則更容易引起重視。當然,這種緊迫感的傳遞是建立在清晰的發(fā)音基礎(chǔ)之上。
空中情況千變?nèi)f化,管制員的用語不能一成不變。很少有一句指令或者一種語調(diào)適用在任何場合。因此,管制員對于最常用的陸空通話的技巧更應(yīng)該多思考,而且應(yīng)該多從人性的實際情況的角度去思考,而并不能僅僅的停留在紙上談兵,以偏概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