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乘客為何老愛換座位?
三名乘客由于在南方航空班機上不聽勸阻強行換座被態(tài)度強硬的機長以妨礙飛行安全為由驅逐出機倉,并拒絕其返機的事件這兩天引發(fā)一定范圍的爭議。很多人認為在這件事情上,南航的機長反應過度,甚至有“濫用職權”的嫌疑,而三位乘客也紛紛走向微博發(fā)表觀點大喊冤枉。
機長是否反應過度,其實很難判斷。如果機長認為你乘客放著自己機票上的位置不坐非要不聽勸阻跑到離駕駛艙近的位置,有不安全因素存在而采取保障措施未嘗不可。當然,這在西方順理成章的規(guī)則及風險意識也許在中國文化下就難免讓人覺得小題大作。
撇開喜歡鉆牛角尖的機長不說,我更想說說咱們中國乘客老愛換座位這件事。
咱們中國乘客愛換座位不是什么新聞。這幾年出差多了,感受也就很多。無論在飛機上,還是在火車上,甚至在長途大巴上,像我這樣單身出差的十次有六、七次被人請求調換座位。幾乎所有人都喜歡換座位。他們中有結伴的情侶、夫妻、朋友、同事、棋友、牌友和小朋友(小朋友的母親說孩子要靠窗看風景,希望帥叔叔能行個方便)。每當要求被換座位的時候,我有時愿意,有時也很不高興。說實話,雖然我是一個喜歡成人之美的帥叔叔,但出差累了想靠在飛機窗戶上小睡一會,身體不舒服想靠近過道上廁所方便也是經常的事。特別是這種情況下被要求換座位心里就會感到非常為難。不換吧,人家說你小氣,連個位置也這么計較(其實他比我計較);換吧,整個旅程尤其是長途很不舒服,真是糾結。當時心里就在想,你要什么座位,喜歡靠窗的,喜歡靠過道的,喜歡前面的,喜歡后面的,喜歡連在一起摟摟抱抱的都可以跟人Checkin小姐說的,干嘛非要上了飛機整得大家為了換座轟隆轟隆的。
靜下來仔細想想這個問題,又覺得這是一個典型的東西方文化差異問題。中國人的生命體驗多以情感出發(fā),感性得很;而西方人的價值體現多以規(guī)則和法制出發(fā),理性得很。
曾經從芝加哥飛底特律,一部可以坐300多人的飛機上坐了不到20人。最后上飛機的五個人一看就是一家,但不知為何機票卻是分開的。當時給我印象深刻的是家庭成員中的兩個初中生模樣的孩子。他們明明看到父母邊上的位置都是空的,卻仍然一本正經一邊看著票上的座位號一邊在人煙稀少的機艙里苦苦尋找屬于自己的座位。他們的父母和老人也沒有一句讓他們坐到跟前的話。最后這一家人坐在不同的三個位置一直到底特律沒有挪動過一個座位。再看看機上其他寥寥的幾個乘客,座位是當中的絕不會挪,哪怕一個位置靠窗去坐,更不會象咱們國內有些乘客趁機橫躺在座位上享受“空臥”。
每每看到國內航班艙門關閉一剎那,多少乘客迅速勇猛地起身搶占那些空著而看上去更舒服的座位;每每去音樂會看到自己靠前的座位被那些聰明的持低價票的達人“搶占”的時候(問他你的座位在哪,他還白眼對你說:可以隨便坐的)。心里就一直在考慮一個問題。那些西裝名牌一身的商業(yè)人士,社會達人,那些崇拜西方音樂和藝術的看客,他們當中究竟有多少人真正流淌著西方血液,培養(yǎng)著西方的思想?當今似乎徹底西化的中國社會究竟又有多少理性的實踐?
當網上的任何關于重大的社會事件的民意調查無不宣示西方理念的時候,你不妨問一下自己,面對這些徹底西化的理念究竟有多少中國人會將其樹為自己的中國價值,究竟有多少中國人會將其當作自己生命的圣經?
在一個不具備普遍獨立人格的天空下,究竟有多少制度和規(guī)則會被視為甘露法雨?究竟有多少法律和約束會被自覺遵守,哪怕是一個普通的交通紅綠燈,哪怕是一張印著規(guī)則的南航機票!中國人究竟更愿意以理性約束生命獲得西方定義下的自由,還是更愿意因情感聚攏而圍坐在一起,哪怕是一次簡單而短暫的飛行旅途。
撇開南航機長,大家都該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