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技飛行是為“逃生”而摸索出來的飛行技巧
圖:空軍八一飛行表演隊駕駛殲-10進行特技飛行表演。
中國大足國際航空旅游節(jié)暨首屆世界特技飛行大師賽于“五一”期間在重慶大足縣龍水湖舉行。中國航空運輸協(xié)會前主席、中國熱氣球飛行第一人劉連成在此間觀賽時介紹,特技飛行最初并非一種專門的表演,而是飛行員為了打仗和逃生而摸索出來的飛行技巧。
“大家都有個誤區(qū),認為特技飛行就是飛行員進行專門訓練后在空中表演,給觀眾欣賞?!眲⑦B成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說,“事實上,特技飛行一開始并不是專門的表演,它是由飛行員在無數空中戰(zhàn)斗中摸索出來的為了打仗和逃生的技巧?!?/P>
劉連成說:“人們看到飛機表演中的翻筋斗,事實上就是兩架飛機迎面而來時的一種逃生手段——一個筋斗翻過去,就朝反方向飛走,為自己爭取逃生時間。”他介紹,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中,很多飛機其實不是被敵機打落的,而是遇到特殊情況時,飛行員不知道怎么處理而自己掉下去的。在這種情況下,飛行員們開始研究特技飛行。
飛機第一次出現“翻筋斗”的特技,是在1919年由俄羅斯的尼古拉·納斯特羅夫、法國的阿道夫·佩戈和美國的林肯·比切等飛行員實現的,特技飛行從此誕生。隨后,一些在戰(zhàn)爭中發(fā)明的特技飛機造型,在航展上吸引了大量觀眾。1960年,第一屆世界特技飛行錦標賽舉行,此后每兩年舉辦一次。1996年開始舉辦FAI世界系列特技飛行大獎賽。
劉連成介紹,世界特技飛行錦標賽注重飛行的藝術性,被稱為“空中芭蕾”,而FAI則注重展示飛行員的勇氣和毅力,被稱作“挑戰(zhàn)人類極限”的飛行。這兩項賽事一般是不相容的,重慶大足舉行的這次大賽,則是國際上第一次同時把兩項比賽內容放到一起進行比賽。